付会斌:百位老人的儿子,受灾群众的帮扶者

发布时间:2020-07-28 02:55:41|来源:信用河南|专栏:典型案例

分享到

现年48岁的付会斌是洛阳小红帽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。10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志愿工作遍及国内各个突发灾害救援现场。付会斌的志愿理念是要有一颗“平等心”,他帮助过的人们同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因此大家亲切地称他老付。

一百位老人的儿子

在谈到自己的事情时,付会斌总是简短几句带过,而在提及志愿工作时,他仿佛有说不完的话。付会斌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志愿活动是带百位老人游新区。他说那些老人是解放初期建设洛阳的功臣。现在他们老了,洛阳的建设也更好了。志愿者们想带着老人去看看崭新的洛阳。

付会斌说,开展和老人相关的志愿活动比较困难。在福利院中居住的老人,大多数因为年龄或者是身体原因行动不便,出行的风险很大,这让此类志愿活动的开展困难重重。只有在医疗保障齐全,志愿者能够一对一陪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。

当时正好赶上重阳,小红帽志愿者们带着老人去游览了博物馆、龙门站等地方,并且为老人精心准备了饭菜。去各个地方游览,老人都由志愿者一对一陪护,志愿者需要在旁边搀扶或是帮忙推轮椅。老人的参观,志愿者全程陪同。一天下来,志愿者非常辛苦。在陪老人游玩结束之后,志愿者们还为老人们准备了节目,他们特地挑选老年人喜欢的戏曲节目,陪老人一起观看。最贵重的感谢是老乡的腊肉

“汶川地震之后,电视上都在报道,看着电视就能流眼泪。”在汶川地震之前付会斌也从事着志愿工作,但是在2008年之后,付会斌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。

付会斌回忆,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,无数的房屋倒塌,一切都被掩埋在废墟之下。挂在房檐下的腊肉被埋在较薄的瓦砾之下,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,这无疑是十分珍贵的,这也是付会斌收下的唯一一件礼物。

2009年,付会斌和志愿者们重走“志愿者之路”,那些受过帮助的人在见到这些志愿者之后,都非常的感激,将山里采来的香菇和房檐下的腊肉一起送给他们,每一家手里都拿着几块腊肉,付会斌推辞不掉,只好收下,但是在收下之后,每家又捐助1000元钱作为援助金。这几块腊肉是付会斌接受的唯一的也是最“贵重”的礼物。

付会斌记得当时去汶川救援是瞒着家人去的。当时因为手机信号问题,付会斌在三天之后才给家人打了第一通电话报平安,这让家人非常的担心,但是在他平安回来后,家人还是非常支持付会斌工作的。付会斌说家人都很认同自己的志愿工作,他觉得这给孩子做了榜样,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好处。

一心奉献,只管做事

“我们做志愿都要有‘平等心’,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表现出捐助的姿态,和他们拉拉家常。”付会斌说。现在有很多志愿活动都陷入被质疑是“作秀”的困境,很多志愿活动的援助方式都过于生硬,在进行援助时,没有为受援助者考虑。援助者们开着私家车,装着援助的物资去做志愿,心意是好,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受援助者产生抵触心理。

付会斌说,他们在进行帮扶活动时,小红帽志愿者们都是统一坐大巴车出行,坚持朴素、节省的出行方式。在接受帮扶的老乡们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后,志愿者们再将他们送回去,顺便看看他们在生活中还缺些什么,以便再次提供帮助。在这个过程中,志愿者们还可以和老乡结成帮扶的“对子”。

在被问到是否也被质疑过是在“作秀”时,付会斌回答得很是干脆:“我从来不去在意这些杂音,我只管开展活动,只管做事,太在意这些杂音,事情根本做不下去。”

付会斌说,“平等心”很重要,人人都是帮助者,人人也都会成为接受帮助的人,志愿者们在心底里就该将心比心,将自己和受援助者放在相同的位置上。

志愿工作,痛并快乐

“我们不求回报,一个感激的眼神,都会触动我们。”付会斌说。2010年玉树发生7.1级大地震。付会斌组织10名志愿者,携带价值3万余元的急救药品连夜启程。付会斌说,玉树的天气多变,而且他和志愿者们很多都有高原反应,面临着缺氧的危险。

白天,他们忙着救灾,在坍塌的建筑中穿梭,累得满头大汗。晚上他们休息的车里都是零下几摄氏度,湿透的袜子碰到玻璃就会被黏住。而缺氧是最大的危险,付会斌说同行的一位志愿者在返回的路上缺氧严重,脸都难受得发白,但是他们携带的氧气瓶储量不够,幸亏他们将缺氧的志愿者及时送到了救助站点,缺氧的危险才得以缓解。

“志愿者就是一座桥梁,直接进社区,参与性更高。”付会斌说,在进行志愿活动时,不光要怀着一颗“平等心”,也要细心地将工作落到实处,在进行帮扶活动时,小红帽志愿服务团队从来不做铺天盖地的宣传,只是细心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。

用付会斌的话来说,志愿工作“痛并快乐着”,志愿工作非常辛苦,不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,有时甚至会直面危险。但是付会斌说自己并没有遗憾,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,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,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便没有亏欠。付会斌说:“不去攀比,不去对比,坚定信念,贵在坚持。”


相关文章

文章搜索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